免費診斷服務
免費為企業提供診斷服務
新舊動能轉化
提供新舊動能轉化服務
新舊動能轉化
提供新舊動能轉化服務
交流電動機 產量_當月值
2023年11月
1
1
發電設備 產量_當月值
2023年11月
31
108
汽車 產量_當月值
2023年11月
-0
17
大氣污染防治設備 產量_當月值
2023年11月
-494
13
包裝專用設備 產量_當月值
2023年11月
85
1266
金屬切削機床 產量_當月值
2023年11月
0
0
企業復工政策匯總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因延遲開工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面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要在做好防控工作前提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用好用足援企穩崗政策,幫助企業加快復工復產進程。
疫情防控政策匯總
各區市財政部門應充分認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提高政治站位,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和省、市有關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合理籌集調度資金,統籌安排使用好各類資金,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確保不因資金問題而影響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
2019工業互聯網政策匯總
工業互聯網網絡是構建工業環境下人、機、物全面互聯的關鍵基礎設施,通過工業互聯網網絡可以實現工業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管理、服務等產業全要素的泛在互聯,對于促進工業數據的開放流動與深度融合、推動工業資源的優化集成與高效配置、支撐工業應用的創新升級與推廣普及具有重要意義。
中小企業政策宣傳月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在財稅金融、營商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同時,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環境變化,中小企業面臨的生產成本上升、融資難融資貴、創新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日益突出,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深化改革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舞臺。
增設6大自貿試驗區 “18+1”格局逐步完善
自由貿易試驗區(Free Trade Zone,簡稱FTZ)是指在貿易和投資等方面比世貿組織有關規定更加優惠的貿易安排,在主權國家或地區的關境以外,劃出特定的區域,準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
卸裝、掃描、分揀,走街串巷投遞,敲門收攬快件……為了更好服務新就業人群,有地方兩新工委的工作人員換上統一工裝,跟隨快遞員跑全程,進行一場零距離、體驗式調研。
在11月8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透露,截至2023年9月,我國有效發明專利和商標擁有量分別達到480.5萬件、4512.2萬件;2022年著作權年登記量達635.3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排名達到第12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數字資源、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愈發凸顯。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副局長、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介紹,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底,國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為127.3萬件。其中,2022年國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29.6萬件,占國內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42.6%。自2016年起,年均增速為22.6%,是同期國內發明專利授權總量年均增速的1.5倍,專利創新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此外,來華申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的國外企業數量穩步提升,由2016年的6418家增加至2022年的7613家。截至2022年底,來自95個國家(地區)的權利人在華擁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32.7萬件,反映出國外相關企業對我國數字經濟市場的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數據這一信息時代的“新能源”。我國是數據資源和數字經濟大國,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50.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41.5%,位居全球第二。如何保護、運用好數據“新能源”,成為影響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課題。申長雨介紹,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研究梳理了數據知識產權保護的一系列關鍵問題。例如,提出數據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應符合3個條件,包括依法依規獲取,經過一定規則處理,并具有實用價值的數據集合。目前,我國已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以及深圳8個省市開展了試點工作,上線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平臺,已累計向經營主體頒發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超過2000份。各試點地方的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額已超過11億元。上海、廣東等地方知識產權局還與法院、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協作,實現協同保護。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審議通過了《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和《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正草案)》等重要文件和法規,對有關工作作出部署。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以開展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為契機,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政策、強化保護、優化服務,特別是以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培育推廣專利密集型產品,促進民營制造業領域投資,更好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人工智能(AI)在當今社會中已經變得無處不在,從幫助我們進行各種決策、提高生產效率,到創新我們的生活方式,AI的影響可以說是深遠而廣泛的。然而,就像任何其他技術一樣,AI也有其利弊兩面。